126
(资料图)
文/趙小花
我小时就爱听年老长辈们讲一些鬼事,害怕,但还是想听,那种恐惧是身临其境的——上星期我还看见在家门口吃饭的人,到了这礼拜可能不是老死了,就是骑自行车在小卖铺的楼棚下避雨,被掉下来的楼板砸死,若干月之后他们就出现在乡村流传的鬼事之中,而这些死去的人不是住在我奶奶家隔壁,就是住在我家后面。仔细琢磨一番,这些鬼怪之事引诱我的可能是那个未知而神秘的世界必定挤满了我熟悉与陌生的人,他们要么张牙舞爪,惨死的不成人性,要么是我熟悉的某位老奶,还笑着问我吃不吃糖豆。
这一切真是不可思议,事实上,起码在中国,所有的鬼事最终的目的都是在解决一个问题——人死了之后到底魂归何处?我以无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读了不少鬼怪之类的书籍,综合一番之后对待鬼怪之事也有了大概的一个认知,我如今积攒下来的「鬼事」肯定是不少于任何一位乡下会讲故事的老奶奶,那么,今日就听我分门别类的仔细讲来......
水鬼:江河边多怅鬼,往往呼人姓名,应之者必溺,乃死魂者诱之也。——《北梦琐言》
水鬼是在中国南北方都有的一个传说。老辈人说,农夫赶集在回家途中,秤砣掉在一洼浅水里,农夫正要卷起裤管下水时,秤砣竟然漂浮了起来,农夫伸手去够秤砣,秤砣便向着水中移动了一寸,几番下来,农夫脚下一滑,失足淹死在不到膝盖深的水中。
这个故事给了我极其深的震撼,首先是它的离奇性,那么重的秤砣是如何能在水中漂浮起来的呢?其次是这件事情发生在大中午,因为在我老家,都是早上八九点去赶集,中午十二点之前回家,哪怕是卖菜的农夫也会集市散去后十二点前赶回家。事实上,在九十年代的河南农村,你在大中午是很难见到路上有行人的,所以这个一天当中看似「阳气」最盛的时刻,却也是最「阴」的时候。何况最终农夫淹死在不足膝盖深的水里,这就更增加了故事的离奇感。因此你很难想象这会是正常发生的事情,但若不那么正常,又如此的广泛流传,那就必定有鬼妖作祟,这就是「水鬼」之说的来源。
被淹死是一种很惨的死法,在河南农村,很少会听说有人跳河而死,水溺而死之人,必定都是意外发生的不幸之事。对待这种「不幸而死」的人,传说都怀有一种怨念,灵魂会聚集在死去的那一片水中,这样做的原因是它要拉上一个替身,让自己从水中脱身,好去投胎轮回。这种说法实在太符合中国农村传统的概念,冤屈、不幸、可怜、轮回,农村人大多简单淳朴,对这种故事也当然是世代耳口相传。
如果究其「水鬼寻替身」的道理,这实在是说不过去,你淹死便淹死了,为何还要拉人做替身?难道你的轮回是轮回,别人的轮回就不是轮回了吗?袁枚在《续子不语》之中就写了一个故事,说水鬼寻找替身索命,被一书生阻止,水鬼夜晚来找书生,恶声问他为何从中作梗?书生一身正义斥责水鬼,天道轮回,国法管阳间之事,你要取阳间人的性命,这是不对的,我当然要阻止。水鬼问,那我投胎轮回的事情怎么办?书生说,你这道理本来就不对,凭什么你死了就要拉一个无辜的人再淹死,阴阳之事是讲究平衡的,你哪怕问如今的皇帝,你这么干也没道理。水鬼讲,我轮回的事不归皇帝,归阎罗。书生讲,你回去找你的阎罗,把我说的话讲与他,如果他也认为你干的没错,那我就当你的轮回替身,水鬼离去找阎罗,从此再未回来。
水鬼之所以如此广泛的传播,寻找其源头,大概源于唐朝五代时期。自然的,水鬼之说的目的都是警告人们离水远一点,小心失足被淹死,以效果来说,这种口口相传的警示作用,要比在河边插一个「水深危险」的牌子有效的多。这种鬼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最大程度的避免人淹死在河水湖泊之中,污染水源,古代村落饮水大多是井水,饮用河水的很少,一旦一个人投井而死,如果再赶上夏天,尸体腐败程度更高,这口井就被污染了,全村的饮水就会成为很大的问题,因此在我看来,这才是「水鬼」之所以广为流传的根源。
缢鬼:吊死而亡,于死状最为可怖。自脖颈之处拉长,双脚垂之,口舌眼目暴突而出,于深夜无人之屋随风而荡,戾气所怨集,便幻化厉鬼,索人性命。——《夷坚志》
至于人为什么会「吊死」,一般情况下是自杀,不知道什么时候,上吊成了人们自杀时最常用的方式,其原因是因为,这是在农药出现之前最便捷的自杀方式。首先是身份上,帝王将相,从楚灵王到吴王夫差、明朝崇祯皇帝,下至平头百姓,在走投无路时都选择了这种方式。在古代,自杀的方式显然没有现代这些"光电化气’,你想像楚霸王一样壮烈的抹脖子自刎而死,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老百姓不能具备的利刃,菜刀虽然也可以用,但抹脖子是需要刀具的锋利与长度,菜刀更适合剁、切,并不适合割。在古代,如果你想跳楼,起码要有登台的资格,一般农民住的小房子是肯定摔不死人,城墙一般人上不去,所以跳楼而死这个特权,一般人是没有的。
说来说去,还是投河上吊最为便捷廉价,而其中上吊更是适用于任何场地任何时刻,一般来说,一根能承受体重的绳子就能达到目的。
在中国历朝历代,缢死而亡的鬼是最为恐怖的,首先是形象上,长发、吐舌、白衣、血目。其次才是最为重要的——自缢人的鬼魂是不能轮回投胎的,这是中国人最大的怨念,这样一来,吊死鬼就只能在阳间作祟,最让农村人所恐惧的,甚至他们都不是在找替死鬼,而是毫无缘由的取人性命。在中国这种儒学宗法的传统社会之下,没有道理的杀人才是最不可容忍也是最让人感到恐惧的,那么吊死鬼就成了民间最厉的一种厉鬼。
其实有关「吊死鬼」的传说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在唐朝时,吊死鬼还没有后来这么恐怖的模样描述,只说它们吊死可怜、多为痴情者,而后到了南宋时期,吊死之鬼开始有了吓人的样子,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又有了自缢而死者不能托生投胎的说法。
实际上「轻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杀,是古代任何王朝都不允许的。因为中国是农业社会,人力与稳定代表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虽然吊死之人也有忠杰烈士,而一旦这种现象成为了社会风气,民众动不动就以吊死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做不光能争取到一个「忠义」的好名声,甚至还可以掩盖自己生前所做的不耻之事,那就会影响社会的正常生活,甚至对中国底层农村的生产农作都是一种破坏。于是慢慢的,统治者开始用宣称缢亡的人无法投胎永世沦为恶鬼的说法影响着老百姓的观念,人们心目中开始把缢死当作一种灾祸,最大化的宣扬「吊死鬼」的恐怖程度。
孤魂野鬼:生无所定,死无所归
在我看来,这才是所有鬼之中最恐怖的一种。记得儿时上学的时候,要走过一片一望无际(这个词可真一点没夸张)的坟地,那些十几个埋在一起的坟倒不用害怕,因为那是某个家族的一个「陵」,都是有家有院的,而那些埋在小路旁边孤零零的小坟才是最为瘆人的。那是无名无姓的野坟,死在这里的也许是流落至此的异乡人,也许是尚未成家的少年孤魂(在河南,未成家的人死了不能埋进祖坟)。
在我听过的鬼事之中,大多数的灵异之事都是出自这些孤魂野鬼的身上,毕竟这里埋着的人不会给你讲任何道理,飘飘荡荡的从麦田的小路旁边呼来闪去,村子里有着无数关于它们的传说。他们没有亲友,逢年过节也不会有人去祭拜,在传统的观念里面,这种人自然会生出怨念,所以他们就会为非作歹。但就算是凶恶十足,他们干的事也不会太出格,在农民的观念之中他们毕竟曾经是村里的人,不像吊死或者溺死鬼,害人之心是不曾有的。
他们会以游荡的状态出现在某个人的家里,或者某人在将睡未睡之时看到有白衣透明的人在眼前飘来荡去。这对我来说,真是太大的刺激,你若说水鬼,家中人也早已交代清楚,哪条池塘曾有过溺亡之人,害怕的自然也不会接近,有吊死人的房间整个村子也就那一两间,也早已荒废,没有人居住。往往是这种行踪不定,捉摸不透的鬼,真让人感到恐怖,这种鬼,你是躲不掉的,说不定哪个瞬间它就出现在你的面前,或者在你傍晚回家的路上,突然出现一位披头散发模样的鬼怪。
在我四五岁的时候,曾在前方邻居家见到过一具形状不明的「东西」,我经常回想起这件事情,我一度认为是我搞错了,但经过我仔细的琢磨,确认那必定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人,总之我可以肯定的说,我没有搞错。当时一个同村好友牵着我的手(我年纪尚幼,他带着我玩耍),我俩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看见了那个东西,而且没有在彼此确认的情况下,只是对看了一眼,他便对我喊道:跑!因为我俩在那一瞬间都知道那大概是什么,不一定是「鬼」,但肯定是让我俩极度恐惧的「东西」。
「孤魂野鬼」这是在中国甚至南亚地区才存在的一种鬼,这还要牵扯到农业社会这个概念。落叶归根,这是农业社会必然存在的规则,没有根,就意味着没有下一代,而断子绝孙,恐怕是中国文化之中最恶毒的诅咒。正是在这种文化传统之下,农村民众对待没有后代或者死去的异乡人有着难以形容的歧视与鄙夷,这就造成了哪怕对待他们死后,这种歧视也同样存在着。
说到这里,反而得出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农村之所以无限宣传恐惧孤魂野鬼,是为了鼓励成家生育——你若想不成为那些到处游荡的孤魂,那就要趁早建立一个家庭,然后生一堆孩子,这样就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有人给你送终祭拜。毫无疑问,生产是农业社会的基础,而能保持持续生产的就是人口,鼓励生育的有效手段,就是让人们恐惧那些没有产下后代死去的无价值的人。
獨立、自由、不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