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5月25日电(记者王鹤 石枫)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最北生态安全防护屏障。8万余平方公里的林区,山脉绵延不绝,江河川流不息。春秋季素来是大兴安岭的重要防火期,每年5月,因防火形势尤为严峻而被称为“红五月”。
【资料图】
近日,记者走访了黑龙江省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地区支队多个靠前驻防点,当来到呼玛县森林消防大队十二站驻防点时,森林消防员们正在进行灭火演练。
黑龙江省呼玛县森林消防大队十二站驻防点的森林消防员在进行灭火演练。新华社记者 石枫 摄
“前面的人动作要迅速,后面的人跟上!”
“快点,再快点!”
……
“把每一次训练当成实战,是对林区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负责。”呼玛县森林消防大队政治教导员苗亮亮说。
十二站驻防点距离城区远,交通不便,大部分地方没有网络信号,遇到停电,只能靠卫星电话与外界取得联系。每年春秋季森林防火期,呼玛县森林消防大队50余名森林消防员都会前往十二站驻防点执行护林巡护和防火灭火任务。
黑龙江省呼玛县森林消防大队十二站驻防点森林消防员登上瞭望塔观测防区火情。新华社记者 石枫 摄
林区巡护的道路崎岖难行,一些高山陡坡,只能徒步携装巡护,排查火险隐患。“这个季节蜱虫很多,树木草丛多的地方一定要小心。”森林消防员温宇强提醒记者。
从十二站驻防点出发,驱车100多公里来到画山景区。这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不少游客前来观光。
“天气转暖,游客也越来越多,森林防火压力日益加大,我们要时刻提高警惕。”在画山景区森林消防站执勤的呼玛县森林消防大队二十中队中队长刘艳庆说。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画山景区。新华社记者 石枫 摄
记者登画山时,遇到一支由7名森林消防员组成的执勤队伍,他们全副武装,携带雨衣、强光手电、定位设备、干粮等,走在队伍前列的两名队员还背着20多公斤重的装备。
“画山有4座山峰,我们一天巡护两次,一个来回需要3个多小时。”刘艳庆说,前置备勤的状态下,遇到紧急情况,我们可以迅速反应,及时处理。
“每天背着这么重的装备,走这么远的路,累不累?”记者问。
“不累,训练的时候负重跑10公里,习惯了!”一名森林消防员回答。
离开画山,公路两侧山岭巍巍,林草积翠,野生兴安杜鹃漫山遍野一片嫣红,过往游人可能很难想到,这一美景背后也暗藏危机。
大兴安岭原始林区,以白桦、落叶松为主,林下腐殖层厚处可达半米,加上气候干燥,大风天气多,腐殖层极易燃烧。
与记者同车的森林消防员李斌聊起他第一次参加灭火战斗的经历。“在去火场的路上很紧张,打起火来就顾不上害怕了。那一次,四五天火才被扑灭,累了大家就轮流靠在树下休息一会儿。”
采访结束的返程路上,记者收到一位森林消防员拍摄的照片,黄昏时分的十二站驻防点,夕阳下,大门口上方木刻红染的四个大字“举旗铸魂”,看起来苍劲有力。